河北省专接本教育考试政治模拟最后冲刺试卷二(满分:100分)
说明: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答案填写在其他位置上无效第一部分:客观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填写在其他位置无效。(每小题1分,共20分) 1.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 A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2.“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 A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激变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3.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对载人航天事业的坚强领导,广大航天科技人员的刻苦钻研、反复试验,指挥人员的精心组织和正确指挥,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神州六号”载人飞船于2005年10月11日至17日成功发射和返回。从因果关系上看,这属于 ( D ) A.一因多果 B.同因异果 C.同果异因 D.一果多因 3.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B) A、动力和源泉 B、状态和形式 C、趋势和道路 D、本质和表现 4.哲学上二元论的错误在于否认 ( B ) A.世界的运动变化 B.世界的统一性 C.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 D.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基本观点是 ( D )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6.任何真理都不是“终极真理”,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是因为真理具有 ( C ) A.客观性 B.绝对性 C.相对性 D.全面性 7.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的理论前提是 ( D ) A.社会历史是人们的活动创造的 B.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不断进步的 C.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8.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人们 ( B ) A.选择的自主性 B.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的改造 C.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D.摆脱必然性而独立 9.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 D ) A.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它具有系统性、理论性 C.它继承了人类的先进文化 D.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10.首先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C ) A.毛泽东 B.江泽民 C.邓小平 D.胡锦涛 11.从现在起到21世纪的前十年,我国经济体制转变必须解决好的历史课题是( D ) 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B.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C.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D.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整个社会全面现代化的基础与保证是( D ) A.科技现代化 B.军事现代化 C.教育现代化 D.经济现代化 13.判断股份制企业性质,关键是看( A ) A.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B.谁的股份超过50% C.经营什么样的产品 D.是否依法纳税 14.沿海地区利用有利条件,先发展起来,进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一思想出自邓小平的( A ) A.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B.地区经济梯次推进发展战略 C.“台阶式”发展战略 D.“三步走”发展战略 15.被誉为新时期解放思想第一篇宣言书的是( A ) A.邓小平1978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1978年5月12日发表的《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1977年4月邓小平以个人名义致中共中央的信 D.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16.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 D ) A.全面的发展 B.协调的发展 C.可持续的发展 D.坚持以人为本 1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提倡集体主义就要反对( C ) A.个人利益 B.物质利益 C.利己主义 D.等价交换 18.决定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的是( A ) A.思想道德建设 B.教育科学建设 C.文化建设 D.党风建设 19.(1)法制是依法治国的(D) A.内容和本质 B.过程和结果 C.目的和手段 D.前提和基础(2)民主是(A) A.社会主义的外在属性 B.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C.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 D.人类社会的共同属性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是(D) 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核心) B.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C.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基础) D.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20.(1) 2006年3月14 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今后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指标是( A ) A.7.5% B.7.3% C.7.6% D.7.8% (2)2006年8月,中国发布国内外第一份2004年中国绿色GDP算研究报告,在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两大类指标体系中只计算了主要的环境污染成本,是核算出的环境损失也已经占到GDP的(D ) A.2.O% B.2.5% C.3.0% D.3.05% (3)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 D ) A.社会救助 B.社会优抚 C.社会保险 D.社会福利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把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填写在其他位置无效,错选、多选、漏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21.我国构建的和谐社会应该是(ABCD)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心友爱、充满活力 C.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相互尊重、诚实守信 22.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了( ABC )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三个有利于”标准理论 D.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23.依法治国,是( ABCD ) A.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C.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D.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25.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割裂二者的统一可能导致 ( CD ) A.激变论 B.庸俗进化论 C.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决定论 25.根据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BC ) A.本质属性 B.根本特征和基本要求 C.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D.根本目的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纸相应的括号内填写T错误的填写F) 26.(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T) (2)从促进生产力发展上来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T) 27.(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T) (2)“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反对人们热衷于谈论姓‘资’姓‘社’问题(F) 28.中国共产党人的最崇高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F) 29.(1)存在即过程,所以世界无所谓发展不发展(F) (2)认识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T) 30.人口的素质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F) 31.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中。(F) 32.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唯一特性。(F) 33.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就是讲在任何地方、任何产业中,公有制必须居主导地位。(F) 34.法国新当选的总统是布朗。(F) 35.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集体主义。( F )第二部分:主观题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6.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说明应当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答案要点:(1)任何真理都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是绝对性利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个或某些方面的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 (2)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经过实践证实了的客观真理,因而具有绝对性。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仍然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又具有相对性。因为它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把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洲门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只有坚持,才谈得上发展;只有发展,才是真正的坚持。 (3)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僵死不变的教条的教条主义倾向;二是要反对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否认它的指导作用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 36.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1)主观能动性是指一是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把科学态度和革命热情结合起来。(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也有一些失误。造成失误的原因是没有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片面夸大了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规律性。(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7.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要性。答案要点:(1)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即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2)具体的经营方式下,都会有具体的分配方式。多种经营方式决定多种分配方式。(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要求有多种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所有者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应该取得相应的收入。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按生产要素分配将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4)在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只要我们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就能保证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同时,允许土地、资本、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按有关规定参与收益分配,才能从分配关系上完全调动劳动者,经营者、各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充分、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促进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要运用税收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关系,防止两极分化。五、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8.阅读以下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材料。材料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地发展和建设和谐文化,其根本任务是用“和谐”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矛盾。建立和发展以和谐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作为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的思想内核;大力倡导和谐的思想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通过对和谐的肯定评价和相应的奖惩褒贬,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以及法律规范、行为准则,以指导和约束各种社会行为。 摘自《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材料2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条件下,要不断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激发奋斗热情,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更好地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万众一心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摘自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1月10日)材料3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材料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摘自中共十七大报告 回答下列问题:(1)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地发展和建设和谐文化”?(2)如何理解“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简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作用。【答案要点】 (1)和谐文化的基本特征: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三是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四是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相适应。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第一,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为实现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的团结和谐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第二,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谐文化内涵着协调发展的理念,它所倡导的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诸多因素,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第三,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使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形成人人追求和谐、维护和谐的局面。 (2)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 (3)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的引领和主导,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只有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才能抓住社会主义价值需要、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关键,也才能在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中突出重点、抓住根本。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掌握情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的目标,而和谐文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了和凝聚力。本考点是近年的热点,应该引起考生的重视,一定要结合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复习。 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胡锦涛说,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胡锦涛总书记的“6.25”讲话材料2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指明了方向。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1)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2)强调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3)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答案要点】(1)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 (2)①又好又快准确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②强调又好又快在当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倡导又好又快发展,有助于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因此,提出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深刻地反映了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 (3)①要更深刻、更自觉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②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切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③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④要深化财税、金融、计划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⑤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思路点拨】本题所关注的问题是今年的一大热门考点,希望考生严加关注。本题的问题并不复杂,比较直接,回答时注意紧扣每一问的关键词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