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年真题 >> 文章内容
1,我都不知道接不接本,迷茫啊
2,想接本却不知道咋复习,问我吧!
3,买书买资料买题QQ775668683
4,刘老师微信138-3237-3070

专接本综合考试政治理论 三套题

[日期:2011-07-26]   来源:河北专接本考试网-2012河北专接本考试报名/成绩查询  作者:河北专接本考试网-2012河北专接本考试报名/成绩查询   阅读:172[字体: ]

专接本政治理论考试的解题思路和步骤一、政治理论考试的命题规律:政治理论考试的命题规律就是政治理论考什么的规律,纵观多年来政治理论的全真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政治理论无非是考三个内容:(一)考的是《大纲》规定的考点:什么是考点?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侧重,对于哲学来说,其考点是(1)概念,(2)观点(3)意义(方法论);对于邓论来说,是(1)观点(2)依据(3)现实意义。(二)考的是考点与考点的相互联系:在政治理论的命题中,这是测试的重点,从测试的角度讲,这种相互联系包括:(1)概念与概念之间,(2)概念与观点之间,(3)观点与观点之间,(4)观点与依据之间,(5)观点与意义之间,其中对概念的把握和运用是最基本最核心的。(三)考试是考点与热点之间的结合点:经过多年的考试,政治理论的命题在各种考试中是最为成熟的考试形式之一,它能灵活地将政治观点与热点结合起来,具体考查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二、政治理论解题的根本前提和总体思路:(一)根本前提:以中央精神为指导,以大纲为范围,以教材为基础,以互联法为要求,准确,完整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考点及其相互关系,是政治理论考试解题的根本前提。(二)总体思路:在具体解题的环节上总体思路是“步步为营”(1)先对试卷上的具体问题进行概括归纳,确定该问题涉及哪一个或哪几个学科的问题。(2)然后再逐步缩小包围的范围,确定的问题涉及哪一个或哪几个考点,(3)最后在所确定的这一个或几个考点相关的知识体系中确定问题的答案。三、政治理论具体题型的命题特点,解题要求和步骤:(一)选择题 :(30分) 1、命题的特点:选择题1:该题型共20题,其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占分比例是每小题1分,共20分。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事件的掌握。选择题2,该题型共5题,其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占分比例是每小题2分,共10分。主要适用于考察对基本概念或原理的记忆和对有关观点、原理的掌握和理解。有时也可用来考查对基本观点的鉴别或比较,但要求层次不高。题目考查的角度和形式比较灵活,时常在给出不同于教材的表述,情境或言论等情况下,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2、解题要求和步骤:(1)联系相关考点,直接选出明显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2)运用比较分析,排除明显不符合题意的错误答案。(3)万不得已,没有办法的猜测法。(4)多选题的基本判断法。(5)特殊题型的特别选择法。(二)判断题(10分) 1、命题特点该题型共10题,占分比例是每题1分,共10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判断辨别,题目涉及的往往是各学科中容易混淆的概念或社会热点问题,并且有较明确的理论针对性,就是一般性的是非判断,观点十分明确,非正即误。它要求考生对所给命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辨别观点表达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解题要求和步骤(1)注意联系相关考点,在头脑中对命题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找出命题的几个组成部分,逐个判断其表达上的严密性和准确性。(2)在头脑中判断命题时的态度一定要十分谨慎,不要轻易得出对或错的结论,除非命题十分明确。(3)在填写答案是要仔细对照江所要求的标志写对或涂正确。(4)回答这一问题要注意节约时间,无需对试题做任何附加的解释和修改(三)论述题与分析题(共计60分) 1、命题特点:主要考察考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具体情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论述题一般不给具体材料,但会在题目中给出答题的基本要求和要点(原理、分析的依据、及分析的对象);材料分析题一般是由给出的几段材料为题基,要求考生分析材料结合设问运用材料作出回答该题型选取的材料既可以是围绕某一主题设置一组材料的题目,考生需要读懂材料回答问题,而对于一段或一句材料的题目,则需要考生以自已所学的知识为底蕴,结合材料作适当引申,分析其中要旨作答。 2、解题要求和步骤(1)标题和所提出的问题,明确该分析题考试的学科范围和阅读材料时的重点段句(2)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在阅读材料时,努力在头脑中联系相关考点及其基本思想(3)在试卷上答题的过程,就是阐述运用相关考点分析所提出问题的过程,在阐述中首先应简述分析问题时所运用的相关考点的基本原理和具体要求。 (4)在试卷上,阐述分析问题的过程应尽可能做到全面、周到。(5)在解答论述题时一定要将论述题的题目做出适当分解,形成自己答题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结构。(6)注意做好术语的转换,找到让自己感到快乐的关键术语,让自己的答案基本做到符合命题者和阅卷老师的要求四、特别提示:我们根据对历年考题的分析,特别强调今年的考生仍应注意考题的重复,鉴于今年考试题型的变化,在答题时,应注意合理分配时间,客观题所用时间一定要缩短,一旦遇到有相当难度的客观题必须跳过确保主观题的答题时间,一般在回答主观题时应侧重于写出要点,不必过多展开但要做到让老师满意。河北省专接本教育考试政治模拟最后冲刺试卷一(满分:100分)说明: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答案填写在其他位置上无效第一部分:客观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填写在其他位置无效。(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曾存在 (B)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其规律性 D.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D) A.理在事先 B.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C.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D.心外无物 4.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必须分析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只有这样才能不迷失方向,坚定信心。这在哲学上坚持了 (B) A.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相统一的观点 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 5.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D) A.主要矛盾决定的 B.内部矛盾决定的 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的 D.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6.下列变化中,属于发展的是 (B) A.大雁由南向北飞 B.旧中国的覆灭和新中国的诞生 C.封建王朝的宫廷政变 D.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 7.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党的 ( B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届三中全会 C.十三届三中全会 D.十四届三中全会 8.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 (D) A.科技 B.教育 C.民主 D.经济 9.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D) A.发展生产力 B.实现四个现代化 C.提高综合国力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0.邓小平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其中第二个飞跃是指(B) A.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 B.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C.分散管理和集中管理相结合 D.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 ) A.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B.以人为本 C.发展 D.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它们已经成为 (C)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必要补充 13.“牛奶事件”是中国当前有毒食品泛滥的突出表现,它在发展观念上属于( D ) A.以钱为本 B.以效益为本 C.以市场为本 D.以物为本 14(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B)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民主集中制(2)股份制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D ) A.监事会 B.职代会 C.董事会 D.股东代表大会(3)股份合作制在我国最早出现在( A ) A.农村 B.城市 C.经济特区 D.边远地区 1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B ) A.价格体制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 C.计划体制改革 D.金融体制改革 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的问题是(C)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C) A.突出各民族特色  B.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C.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D.避免民族矛盾产生 18.我国经济特区的社会性质是( B ) A.资本主义性质的 B.社会主义性质的 C.半社会主义性质的 D.半殖民地性质的 19.关于计划和市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 B.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C.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D.都是商品经济的本质特征 20.(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是(D) A.建设和谐文化 B.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C.社会公平 D.社会公平和正义 (2)社会和谐是( A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C) A.两位一体 B.三位一体 C.四位一体 D.五位一体 [解析]构建和谐社会反映的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所以选C项。 (4)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科学发展观 B.公平正义 C核心价值体系 D.以人为本 [D] (5)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B)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D.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把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填写在其他位置无效,错选、多选、漏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21.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有 (ABCD) A.准备性因素 B.独立的实体性要素 C.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D.渗透性因素 22.下列选项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ABD)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社会风气 D.生产方式 23.下列选项属于社会进步的有 (BCD) A.社会制度变化 B.物质文明发展 C.精神文明发展 D.政治文明发展 24.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CD)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25.台湾问题是(CD) A.二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C.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D.中国的内政问题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纸相应的括号内填写T错误的填写F) 26.唯心主义就是主张精神和理想的崇高作用(F) 27.宏观调控就是政府对企业进行调控(F) 28.(1)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F) (2)客体就是客观事物,是客观的(F) 29.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最首要最根本的任务(T) 30.我国社会新阶层的出现不是经济发展物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F) 31.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按劳分配的否定和扬弃。(F) 32.认识的目的在于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F) 33.哲学的党性是指哲学上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四军对垒(F) 34.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是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T) 35.邓小平理论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T)第二部分:主观题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6.试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理,并运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答:(1)认识的反复性是指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制约,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一个正确地认识往往学要经过实践、人事、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的无限性是指由于客观世界和实践的发展是无限的,认识的发展也是无限的。 (3)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也经历了不断反复和深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37.试述公平与效率的相互关系。 [答案要点](1)所谓效率,是指用多少活动实现多少目的的比例,即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效率通常是与资源的有效使用、有效配置联系在一起的,即用最少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商品和劳务的资源配置过程,目的在于获取最佳的效益。同时,所谓公平,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以及体现利益关系的原则、政策、制度、行为等公平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存经济关系的观念化表现,是价值判断。(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在本质上是辩证统一的。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效率,无法实现公平,效率又必须体现和统一于公平,在注重公平中追求效率,公平促进效率的提高。包括资源的合理配置,既取决于劳动者活动的能力,更取决于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个社会的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常是由公平决定的。(3)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打破了平均主义,调动了积极性,推动了经济发展,但是也出现了贫富差距扩大,损害社会主义公平从而影响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严重问题,使经济效率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开始提出,在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方针,强调在不影响效率的前提下,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注重解决社会公平问题。(4)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在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①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一方面,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说明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公平,即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另一方面,也纠正了忽视生产力发展,不讲效率的错误观念和做法,通过解放、发展生产力,把社会主义本质落到实处。②在强调生产力的基础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强调公平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重要意义。但是共富、公平、共享的前提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从而在生产关系的意义上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五、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8.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伊索寓言》有一则故事说,有个放羊娃赶着他的羊群到村外很远的地方去放牧。他老是喜欢说谎,开玩笑,时常大声向村里人呼救,谎称有狼来袭击他的羊群。开始两三回,村里人都惊慌得立刻跑来,被他嘲笑后,没趣地走了回去。后来,有一天,狼真的来了,窜入羊群,大肆咬杀。牧羊娃对着村里拼命呼喊救命,村里人却认为他又在像往常一样说谎,开玩笑,没有人再理他。结果,他的羊群全被狼吃掉了。   请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有人从这则故事得到启发说,“谎言重复一万遍,也就成了真理”。请分析故事的本意,并对以上观点进行驳斥。(2)放羊娃的多次撒谎而失去了人们的信任,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说明“诚信”等道德准则的重要性。(4分)【答案要点】(1)这则故事的本意是说,放羊娃多次撒谎,失去了人们的信任,最终使自己受到损失,自食其果。这则故事主要是说明在社会生活中诚信等道德准则的重要意义。 “谎言重复一万遍,也就成了真理”的观点,是对这则故事涵义的误解。它违背了真理观的基本原理。真理就是主观同客观的认识,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检验标准、作用等都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转移的。真理有其客观的确定的内容和标准,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或者靠“谎言重复一万遍”得来的。真理和谬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真理和谬误二者有原则区别,但又相伴而生,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即超出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转化为谬误,反之亦然。但是二者的相互转化,需要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谬误、“谎言”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真理,但决不是靠主观意志或者“重复一万遍”来实现。 “谎言重复一万遍,也就成了真理”是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这种相对主义诡辩论抹杀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理论和实际上都是有害的。(2)“诚信”等道德原则属于意识形态。它又称思想上层建筑或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形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意识形态又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包括反映社会存在、维护或批判现实社会、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以及观念创新等方面。先进的意识形态推动社会的发展。“诚信”等道德原则,作为人类社会积极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成果,是人类和谐共存的社会生活的需要和反映,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推动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这则故事也说明,人类社会要坚持和弘扬“诚信”等道德原则。 39.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 :2007年9月28日下午,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44次集体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实行对外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党的中心工作的要求制定的重大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材料2 :在2007年10月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谈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时,报告中明确地论述了“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方面。 摘自人民网2007年10月文章材料3 :中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建立了一批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但是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内地和西部地区的改革开放步伐明显滞后。在东部沿海的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展现了丰富的经济发展活力,如广东的东莞市,从一个普通的小镇,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出口加工制造业的核心地带,被誉为“世界工厂”。以东莞为代表的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主要以纺织服装、玩具、家用电器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在世界市场上获得出口优势。随着中国逐渐融入世界市场、人民币升值、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这种传统的优势正在逐步降低。还有不少地区,在引起外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没有注意在产业方面进行选择,只是盲目增加引进外资的规模,引进了一些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淘汰或者禁止生产的高污染产业,直接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以上这些方面,都是在我国的对外开放中,必须加以认识和改进的问题。 摘自新华网2007年9月文章请回答:(1)结合材料1和2,说明为什么我国要把对外开放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2)材料3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3)结合材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应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答案要点】(1)将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的最重要的依据,是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两个重要观点。实行对外开放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需要,是适应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2)材料3明确反映了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的步伐不同步;我国经济开放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长期以来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不够,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不够,后续动力不足。在引进外资过程中,片面追求外资的数量与规模,没有注意外资的质量和社会效益,从而导致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加剧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生态、资源、环境问题。为此,我国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发展目标,①要继续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同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实施西部大开发,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②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③另外,在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要注意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坚持对外开放为本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方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我们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①要坚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②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优化进出口结构,努力促进对外贸易从数量增加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③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要发挥利用外资在推进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④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⑤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⑥要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⑦要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买书-客服QQ:775668683-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发快递2天到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