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般为选择题) 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一般规律的学问;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认识基础,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它们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呢?这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这一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则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 ★2、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及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如古希腊、古罗马的唯物主义,以及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如16、l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18世纪德国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现代的科学形态的唯物主义,即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有两大根本缺陷:一是没有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底,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二是不懂得辩证法. 3、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和产生根源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第一,从哲学研究的对象上看;第二,从内容上看;第三,从基本特征看。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阶级性、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科学性、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技术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是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主要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潮,即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反对极端的科学主义,也反对抽象的人本主义;既强调世界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又充分肯定人的主体地位,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和需要。反对科学主义但重视科学精神,反对抽象人本主义而重视人文精神。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注意吸取它们中某些合理的有启发性的思想内容,力求在当代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统一。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及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相结合,使之具有中国的特点与气质,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形式表现出来并获得发展,为中国人民所掌握,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伟大事业中,毛泽东和邓小平是最杰出的代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辉煌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两次伟大飞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具实践性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飞跃,就是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结合中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的新境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卓越的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最辉煌的成果。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基础。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论基础。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哲学基础,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 ★(五)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发英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它科学地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集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发展观。 (六)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来源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要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两个概念,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其来源为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来源有两个:一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核,二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其自然科学来源有三个: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进化论。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与人的实践活动(一般为选择题)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一般为选择题) (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列宁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角度来揭示物质的概念的。意义:第一,它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怀疑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揭示了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特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性,从而正确解决了一和多的关系。 (二)物质的存在形式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根本属性。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的含义;割裂两者的关系会导致机械论和唯心主义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静止的含义;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3、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复杂多样的。 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时空的客观性、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二、人的实践与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一般为选择题) 1.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主客体的概念;相互作用的具体关系。 3.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确立、实事、反馈调节。 4.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二者分化和统一的基础是实践三、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般为选择题) ★1.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一是反映世界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二是意识反映世界的创造性;三是意识指导实践和改造世界) 2.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选择和分析)一、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选择) 内容太多只发表一部分